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宏觀經濟摘要 14/08/19






房地產“泡沫”樣本——溫州棄房破千涉64億壞賬


溫州似乎總會成為中國的“金融問題樣本”。房價連跌34個月;“棄房”數量1107套,涉及不良貸款64億元。這些數字讓溫州成了中國房地產市場風險先知先覺的代名詞,也成為了房地產整改的前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從限購大省到救市大省的轉變,讓敏感的人嗅出了溫州樓市的危險。2013年8月以來,溫州”棄房"數量呈大幅增長趨勢。據溫州銀監分局調查統計,受商品房價格下跌影響,當前溫州"棄房"數量已達1107套,涉及不良貸款64.04億元。
“棄房"主要有四類情況:
一是按揭貸款”棄房"數量增長較快;
二是商品房抵押貸款中的”棄房"數量快速增長;
三是單套”棄房"平均所涉貸款金額上漲;
四是”棄房"數量集中於"抵押加擔保"貸款。
據溫州銀監部門分析,"棄房"一是因外部經濟不景氣,貸款人自身經營困難;二是資金鍊和擔保鏈的風險持續發酵,部分企業深陷泥潭。
7月29日,溫州市住建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放開住房限購政策,在房屋交易登記時不再核查現有住房情況。過去一年裡,溫州多次呼籲分類調控,建議限購鬆綁或取消。至此,浙江省內限購鬆綁的城市已達5個。
據《財經國家周刊》引述溫州市市長陳金彪表示,溫州的房地產與實體經濟、金融行業的聯繫特別緊密,突出表現為”三個高":一是銀行業信貸中房地產融資佔比高達2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抵押貸款比重高達5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因房價下降、授信貸款萎縮等相關問題形成的銀行不良貸款比重24.9%;三是溫州實體企業涉及房地產的比重高,在1806億元的房地產融資中,溫州實體企業參與房地產開發和投資的貸款比重達66%
房價的持續回落或瞬間大幅下滑,對溫州的房地產市場、實體經濟、金融系統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由於房地產抵押貸款比重過高,隨著房價一路走低,抵押品價值大幅縮水,導致銀行授信萎縮,由此放大了金融風險。
陳金彪還表示:
溫商群體對經濟變化和市場反應特別靈敏,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也會先一步發現。溫州風險要早於浙江1-6個月,浙江又要早於全國1-6個月。
這是否意味著,溫州如今的困境將成為全國各大城市今後的命運?
目前尚無更多數據顯示"棄房斷供"成為全國普遍現象,但監管部門早已作出預警。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上也表示,”部分地區已出現房企甚至業主違約,一些中小房企的資金鍊緊張,三四線城市相關信貸風險須高度關注。"
如果"棄房"現象逐步蔓延,將導致溫州乃至全國的信用環境進一步趨向惡化。





中國樓市到了“生死時刻” 政策托底勢在必行?


在多地放鬆限購、甚至放出鬆綁限貸信號後,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沒能止住冷卻的步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裡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國房地產部分指標明顯惡化:除房屋新開工面積降幅收窄之外,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較前6個月降幅明顯擴大,且商品房待售面積有所增加。
在房價方面,7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從上月的55個增至64個,為2011年1月以來最多。一線城市則全線下挫:北京和上海環比跌幅分別為1.3%和1.4%。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在報告中提到,在地產開發投資本就疲弱的情況下,房價加速下跌對地產行業、尤其是地產投資的穩定構成了威脅,給經濟增長帶來沉重壓力。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Stephen Green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稱,未來6個月將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生死時刻”,導致信託公司和中小房企違約的壓力正在累積。
除非房地產轉向,否則很難在下半年看到經濟好轉。
徐高認為,政府的托底措施勢在必行。
從7月數據的表現看,目前的限購放鬆力度尚未帶來居民對未來房價預期的根本改變。鑑於房地產投資佔比較大,並且能夠帶動上下游相關多個產業鏈發展,要穩增長,必須要穩地產。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相信更多的地產放鬆措施,以及貨幣政策對地產銷售的支持措施將會出台。
實際上,銀行已經開始行動。中國商業銀行近月開始加大給開發商貸款的力度。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今年上半年銀行對開放商的貸款增長26.9%,至3.1萬億人民幣。整體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包括個人抵押貸款,在6月底達到16.2萬億元人民幣,占到本幣貸款的20.8%,高於在3月底的20.6%。
銀行加大貸款很大程度上是面臨著來自政府支撐房地產的壓力。
但新華社強調,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窗口已然開啟的情況下,要尋求長效機制,而不是短期救市。
在定向降息的貨幣環境和樓市下行預期將抵消各地取消限購可能出現的地產再度瘋狂的背景下,中國政府要把握住調整窗口,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尋找樓市“治本之策”,通過包括財稅、土地、金融在內的一系列改革而非行政和價格干預,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表示,樓市遇冷,不該成為地方政府“鬆綁”的藉口。限購政策作為行政手段,本身就無法改變供求關係,解除限​​購更不是樓市的“救命稻草”。
他強調,中國政府的著眼點不該是“救市”而是“借勢”,在充分利用市場力量的同時改進調控方式和切入角度,建立長效機制,提高房地產市場的“健康指數”。
今年初,發展和改革委官員表示,2014年擬研究推進房產稅法。四天前,中國國務院公佈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這令房產稅的推出進程加快。






樓市風向:中國銀行業開始加大對房地產行業貸款


儘管銷售額下降、價格走弱加大了這些貸款惡化的風險,但中國的銀行近月開始加大給開發商貸款的力度。(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前7個月,中國房地產部分指標明顯惡化:除房屋新開工面積降幅收窄之外,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較前6個月降幅明顯擴大,且商品房待售面積有所增加。潛在買家預期價格將進一步下跌。儘管房地產市場表現疲弱,今年上半年銀行對開放商的貸款增長26.9%,至3.1萬億人民幣。
銀行加大貸款很大程度上是面臨著來自政府支撐房地產的壓力。
整體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包括個人抵押貸款,在6月底達到16.2萬億元人民幣,占到本幣貸款的20.8%,高於在3月底的20.6%。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分析師表示,貸款的增加反映出中國努力降低房地產市場放緩帶來的影響,避免開發商破產。
上海宏觀經濟研究公司莫尼塔集團經濟學家彭振威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房地產行業整體下滑,但穩增長政策仍然有效。央行不斷使用“窗口指導”來刺激房地產信貸增長。我預計房地產相關債券將在第三季度進一步增加。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到,江蘇新城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20億元5年期債券,最終確定票面利率為8.90%,該債券評級為AA級。該公司還表示,此次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銀行資本。
中國銀監會在5月底說,房地產對整個銀行體系的風險可控,但承諾對特定地區的風險將保持警惕,加強其“黑名單”制度,防範向高風險借款人發放貸款。
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銀行一直通過資產負債表外的渠道向房地產等行業注入流動性。當時,監管機構不鼓勵銀行向房地產業直接貸款。而這正推動了非銀金融的發展。
大約五分之一的銀行貸款直接進入房地產行業。這一數字事實上低估了銀行系統對房地產崩盤的脆弱程度。土地和房地產被用作抵押物,數万億人民幣的相關貸款流入了其它部門。而鋼鐵、有色金屬和水泥等行業也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
因此,分析師預計政府可能會繼續推出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
在47個城市實施過限購政策的城市中,有34個已經放寬或取消限購。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到,一份看似某銀行《住房金融業務部業務通知單》的文件流傳於網絡,文件內容直指上海放鬆購房限貸政策。這份文件,讓業內人士直呼“一線城市限貸也開始鬆動了”

心得:房地產即將開始破滅了嗎??上海,香港,市中心地區不墜的房價,以及從邊緣開始泡沫破滅的危機,我們應該回顧雷曼兄弟事件,查詢整個的事件是如何開始的 ,中國會不會複製這樣的走勢??
根據回顧歷史我們可以得到,當時的次貸討論的人越來越多,後來開始有銀行開始因為次貸虧損,早在2007年4.5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就申請了破產保護而匯豐控股也開始增加次級房貸的準備金額,但人總是不信邪,一直到多家銀行一起增加準備金額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大範圍的問題,接著針對這樣的問題出現了政府特地調整了財政以及貨幣政策來處理,最後開始出現巨人的顛簸,雷曼銀行開始不穩的時候,最後全球股市隨著巨人應聲倒下,但那時大勢已去。
回顧完歷史之後再來看看現況,真是有點令人頭皮發麻,可以看到第一個徵兆已經出現,邊周開始出現泡沫破裂的範本了,第二個徵兆,接著政策也出來干預了,而且採取更寬鬆的方式,擴大貸款,感覺起來是在火上加油,如果一線城市也開始寬鬆的話,那就真的是火力全開了,如果是奇招,那麼最近的房價新屋開工率,售價,也都顯示了這樣的"奇招"似乎效果有限,接下來只要波及到一線城市以及銀行,相信就會產生骨牌效應,應該要密切注意接下來的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大銀行的財報。就如同雷曼兄弟開始虧損的徵兆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