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宏觀經濟摘要 14/08/14

本著身為一個投資研究愛好者,領域不能只停留在個股,所以開始往投資組合策略以及總體經濟來提升分析的能力,之後會貼一些重要的總體經濟新聞來訓練自己。



MSCI台股權重雙降 已連4季遭降 8/29收盤後生效

鉅亨網記者陳慧凌 台北  2014-08-14  10:55 


MSCI最新季度審核資料顯示,本次台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及「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微幅調降,在「MSCI全球指數」權重則小升。台灣在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2.07%調降至12.00%、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5.79%下調至15.75%、全球市場指數則由1.33%上升至1.34%。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來看,台股已連續4季遭調降權重,本次台灣在各指數變動幅度不大,最新權重將在8/29收盤後生效。
至於MSCI台灣指數成份股方面,本次並無成分股增刪,指數成分股仍為101檔,其中24檔成分股調整流通在外股數,無成分股調整公眾流通量係數,屬小幅度調整。權重增加最多的成分股為玉山金控及中國人壽,分別為0.02%及0.01%;台新金控減少0.02%最多
陳思蓓表示,台灣本次調整結果不會大幅影響台股後續走勢。近期外資對台股買賣金額不高,新台幣匯率無大幅度波動,統計今年以來至8/13,外資買超台股金額仍高達3,048億元,顯然外資目前對於台股仍偏多操作,資金效應可望持續。。
今年全球經濟仍維持正向復甦的基調,尤其美國景氣回升確立,從台灣總體經濟面來看,7月份製造業PMI為58.5%持續擴張,7月份出口增速加快,由上月1.2%升至5.8%,出口金額創下歷年第2高紀錄。7月份進口較去年同期成長9.5%,高於市場預期,顯示台灣經濟景氣逐漸由復甦期轉向加速期。
而全球股市逐漸消化FED提前升息之疑慮,但伊拉克、烏克蘭及加薩走廊等地緣政治風險再起,預期台股短期在季線附近整理,多頭趨勢未破,此波下跌多因部份獲利了結及避險需求為主,台灣基本面體質佳,國際性風險影響小,惟本週大盤量能稍嫌不足,較無趨勢性變化發生,台股再次上攻須看權值股及選舉題材的金融股為關鍵。
图片说明

心得:MSCI的新聞會牽扯到亞洲區的資金對台股的流出或流入,所以短線來看,影響力很大,但必須有個股的權重變動資料會更具參考性,看整體得很難看出個所以然來。

政策動起來!南韓央行降息1碼至3年多新低 盼刺激復甦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4-08-14  10:41 



南韓央行週四 (14 日) 宣布 15 個月來首度降息,將基準利率調降 1 碼至 2.25%,創 2010 年 11 月以來最低水準,但也符合經濟學家預期。一般認為,這顯示南韓央行不敵政府呼籲採取行動刺激經濟成長的壓力。
消息傳出後,韓元兌美元卻不貶反升,由之前的 1030 韓元升值至 1027.4 韓元,顯示市場似乎早已將降息預期反映在韓元行情。
韓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僅 0.6%,創去年第一季以來新低,因 4 月份爆發的重大的世越號船難,引發消費者支出銳減;加上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且歐洲經濟復甦不均,衝擊到南韓出口表現。南韓央行上個月亦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由 4% 調降至 3.8%。
南韓政府繼上個月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後,新任財政部長崔炅煥便持續呼籲放寬貨幣政策。匯豐銀行 (HSBC) 亞太區經濟學家 Ronald Man 指出,今日降息行動真正反映了南韓政策官員間的合作,將有助南韓經濟成長加速,可望使今年成長率達到 3.4%。
Man 並認為,這次降息是一次性行動。因為南韓經濟仍由出口引領持續良好復甦,且這次是政策上的協調動作,寬鬆貨幣政策循環大致已結束,南韓官員們將靜觀經濟逐漸復原。

心得:如果南韓開始降息,那麼勢必對台灣的電子業有些影響,首當其衝的手機,面板,需要小心。







央行盛鬆成深度解讀:信貸數據“異常”的幾點原因


7月的金融數據讓市場跌破眼鏡,社會融資規模竟然低於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降幅高達86%,人民幣存款​​也明顯暴跌,央行少見的在第一時間給出官方解讀:基數以及季節性效應是主因。央行還強調,7月數據是個例,不應過度解讀。
但這背後顯然沒這麼簡單,華爾街見聞昨日曾做過詳細分析
今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對這份“異常”的數據進行了解讀,他歸納了M2、信貸以及融資規模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M2增速下降的四大原因
8月13日央行發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2014年7月份,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3.5%,增速較去年同期和上月末分別回落1.0和1.2個百分點。對於7月份M2增速下降較快的主要原因,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分析了四方面因素。
首先,新增貸款減少,派生存款相應較少。今年7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新增3852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和上月少3145億元和6941億元,較2009年至2013年同期平均新增額少1415億元。新增貸款同比少增較多,派生的存款相應也較少。當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比上月減少1.9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減1.73萬億元。 
其次,同業業務監管加強,同業業務派生貨幣的功能減弱。今年5月中旬,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127號文,加強了同業業務監管。127號文發布以後,其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今年7月份,金融機構同業資金運用和來源均呈下降趨勢,同業資金運用下降更快。7月份金融機構同業資金運用餘額減少8442億元,同業資金來源餘額減少2747億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收縮導致同業業務派生貨幣的功能減弱。 
第三,財政存款增加較多間接導致 ​​貨幣供應減少。今年7月份新增財政存款6804億元,較上月多9835億元,較近五年同期的平均財政存款多2318億元。財政存款增加較多,會相應減少居民和企業存款,從而導致M2減少。 
第四,外匯占款對M2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下降。今年3月份匯改以後,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增強,外匯占款自5月份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盛鬆成表示,從今年5月至7月各月新增外匯占款情況來看,分別為4億元、-868億元和-2億元,其中6、7月外匯占款餘額均出現了淨減少。7月外匯占款新增額較近五年同期平均新增額少1225億元。外匯占款新增大量減少導致外部流入資金對M2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下降。 
“總體看,2014年以來M2增速波動上行,6月末已明顯高於全年13%的預期目標,雖然7月數據較6月有所下滑,但13.5%的增速還是高於年初預定目標,這一增速實際並不低,處於合理水平,也顯示當前貨幣環境仍較為寬鬆。 ”盛鬆成表示。 
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顯著下滑的六大原因
對於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明顯少於上月的原因,盛鬆成分析認為:
第一,7月份歷來為小月,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均呈環比回落態勢。2002年以來的歷史數據表明,大多年份7月份均為小月,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新增額通常呈環比明顯下降態勢。 
第二,6月份貸款增加較多透支了7月份貸款增長後勁。今年6月份,國家加大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促進了金融機構貸款的發放。國家微刺激政策及季末商業銀行存貸款衝時點的因素導致6月份貸款增加較多。今年6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新增1.08萬億元,較近五年同期的平均新增額多1694億元。6月份貸款增加較多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7月份貸款增長後勁。 
第三,金融機構風險防控壓力增大,信貸投放趨於謹慎。當前,儘管經濟增長有所好轉,但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擔保圈風險、區域金融風險暴露增多等問題仍較突出,特別是近期部分地區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出現雙升勢頭,金融機構風險防控壓力明顯增大,信貸投放趨於謹慎。此外,今年以來,部分金融機構加大了賬面不良貸款處置核銷力度,影響了本月貸款投放。 
第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以存定貸的考核機制制約了貸款發放。目前部分中小金融機構採取以存定貸的考核機制,當月新增貸款規模主要依據新增存款規模確定。今年7月份,17家中型銀行存款餘額減少1.17萬億元,當月新增貸款較上月減少2098億元;小型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商行、農合行和農信社)存款餘額減少1254億元,當月新增貸款較上月減少1847億元。7月份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減少制約了貸款發放。 
第五,部分受宏觀調控行業的貸款增長放緩。進入三季度後,金融機構加大了風險排查力度,對鋼鐵和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受宏觀調控行業的貸款發放更為謹慎,這些項目對中長期信貸增長的帶動效應弱化。同時,戰略新興產業由於體量小,對中長期貸款的承載能力較弱。 
此外,受監管部門加強表外業務管理等因素影響,表外融資明顯減少。去年四季度以來,監管部門先後出台一系列加強和規範影子銀行、同業業務管理的政策措施,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受到一定影響。1至6月份委託貸款累計增加1.33萬億元,同比多增2173億元,多增額比2013年同期減少65%;信託貸款累計增加4601億元,同比少增7764億元。進入7月份後,二者的減緩態勢更為明顯。當月委託貸款增加1219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397億元和708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58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358億元和1309億元

心得:如果這是一個政策刺激到現在的結果,那也代表中國的消費開始偏向保守,也或許是政策不打算寬鬆下去,銀行的放貸也受到監管,中國消費力道將放緩,銀行過度放款的程度開始有些收斂,雖然經濟增速可能會放緩,但至少可以降低泡沫繼續變大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